项目名称:高纬度寒区地下水“水量-水位“双控关键技术研究

完成单位(含排序):

1、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;2、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;3、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;4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;5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;6、黑龙江省河湖长制保障中心

完成人(含排序)

1、秦紫东;2、段世委;3、郭辉;4、孙青言;5、杜新强;6、唐世南;7、李吉元;8、于彦民;9、张友成;10、李光斗;11、马铁威;12、刘文东;13、杨宝国

项目创新点

利用地下水流畅和Box-Whisker图揭示地下水-地表水的转换关系,基于FOEC方法建立了三江平原地下水-地表水耦合模型,对不同的水资源开发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,确定了丰、平、枯不同水文年三江平原水资源可支撑最大水稻田种植面积,为三江平原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。

将三江平原及周边区域作为研究背景区域进行分析,对三江平原及周边地区进行水文地质分区,得到6个主要区域,包括2个平原区区域和4个山丘区区域。通过水文地质比拟法对中国和俄罗斯部分进行地下水资源定量评价。制定了跨境水资源识别、评价与利用方案。

依据区域农业灌溉发展规划、生态功能区划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,确定了地下水适宜水位上限和下限阈值及阈值空间分布,为地下水-地表水两盒调控方案提供有效的约束条件,建立了基于地下水水量-水位双控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。

首次系统总结了地下水“双控”管理基本概念和范式,原创性地提出了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、控制性管理水位概念,给出了“双控”管理分区方法和工作流程;

首次辨识了黑龙江地区地下水超采区、超载区分布特征,揭示了地下水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降水、开采的影响机理,提出了黑龙江省典型复杂环境地下水补排影响机制;

首次提出了一套融合多方法、多数据、多尺度的地下水“双控”管理技术框架,构建了“双控”指标量化技术体系,发展了地下水双指标预警方法,实现了地下水“双控”的过程管理;

首次提出由“水位-水量-水位变幅”构成的地下水“三位一体”评估及考核体系,实现了地下水“双控”的目标管理。

本项目系省内首次针对地下水“双控”管理的系统研究,是当前地下水“双控”理论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的综合展示,填补了我国北方高纬度寒区复杂地下水“双控”管理研究的空白,增强了地下水管理的计划性、灵活性和可控性,促进地下水管理和考核更科学,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要求、遏制地下水位快速下降、改善地下水环境具有积极意义。

公示期2024年9月15日-20日,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、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、主要知识产权等持有异议,可以书面形式向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科技信息处提出,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。为便于核实查证,确保实事求是、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,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,并提供联系方式。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,不予受理。

特此公示。

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

科技信息处      

2024年9月9日 

作者 cocomice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